IC厭氧塔在生產裝置中,進水方式可分為間歇式(脈沖式)、連續流、連續與間歇組合等;從配水管的形式來看,有一管多孔、一管一孔、支管等多種形式。
IC厭氧塔為了保證水的均勻分布,每個進水管只連接一個進水點,這是最理想的情況。為保證各進水點流量相等,建議采用高于反應器的水箱進行配水,并在水箱或配水箱之間采用三角形堰,以保證流量相等。
國內外IC厭氧塔最顯著的特點是多采用脈沖進料方式。有研究者認為,脈沖入流方式使泥沙交替收縮和膨脹,有利于泥沙混合。
IC厭氧塔的單管多孔配水方式采用在反應罐底部水平配水管上開口配水的方式。為了使水分布均勻,要求出水流速不小于2.0m/s,可用于脈沖取水系統。
IC厭氧塔的分支配水系統的特點是支管較長,增加了沿途阻力,達到了均勻配水的目的。根據實踐,較大分支配水系統的負荷面積為54m2。大阻力系統配水均勻性好但水頭損失大,阻力小的系統水頭損失小,因此可以在不影響處理效率的前提下降低系統的復雜度。
IC厭氧塔配水管道的設計不同于重力配水。污水通過三角堰進入反應器時,可能吸入空氣,抑制產甲烷菌;大量氣體與產生的控制氣體形成混合物,可能引起爆炸;同時氣泡過多,可能影響沉淀功能。由于直徑大于2.0mm的氣泡在水中以約0.2-0.3m/s的速度上升,且IC厭氧塔營房通道垂直部分的液體流速低于此直徑較大的數值,因此可防止直徑大于2mm的氣泡進入反應器,同時防止空氣堵塞。在反應器底部,采用小直徑形成高流速,產生強烈擾動,增強進水和污泥的混合。
污水中較大的物體會堵塞進水管,因此需要設計良好的進水系統來消除堵塞;對于壓力流,應采用多孔管道分配,并考慮液體反洗或堵塞裝置。采用分段反洗的方式停止供水,將池體隔開;采用多孔管,管尾兼作放空排泥管。
IC厭氧塔消除堵塞;如果進水水位差僅高于反應堆水位差,略高于反應堆水位差(水位差小于10cm),則應采用重力流配水。